学堂岩

仙官读彻蕊珠篇,几案岩中自寂然。
昆阆图书藏策府,谁言孤陋解成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学堂岩》是李纲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体现了李纲对学问的深刻理解和追求,以及他对于读书成仙这一理念的向往和赞美。下面是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李纲(1083-1140),北宋末年政治家、诗人,字伯纪,邵武(今福建邵武)人。他以诗名世,善易学,著有《梁溪易传内外篇》二十三卷。李纲在政治生涯中多次上书抗金大计,但屡遭排挤而不得志。他的政治立场和诗歌风格都反映了其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2. 诗歌原文:《学堂岩》原文如下:
仙官读彻蕊珠篇,几案岩中自寂然。  
昆阆图书藏策府,谁言孤陋解成仙。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学问的尊崇与追求,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与积累,才能达到真正的境界。诗中的“学堂岩”象征着学问之地,暗示了作者对于学问的崇高理想。

  1. 诗歌鉴赏
  • 首联“仙官读彻蕊珠篇,几案岩中自寂然”描绘了一位仙人在山洞中静心研读经典的景象,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淡泊。
  • 颔联“昆阆图书藏策府,谁言孤陋解成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表达了只有通过广泛学习和不断积累,才能达到“孤陋寡闻”也能“解成仙”的境界。
  1. 创作背景及意义:这首诗作于宋代,作者因政治原因多次被贬斥,晚年隐居山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反映了作者身处逆境时的精神风貌和对知识的追求态度。通过对《学堂岩》的解读,不仅能够领略到宋代诗歌的风采,更能体会到作者对于学问、道德修养的高度重视。同时,这首诗也启示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不应放弃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勇气。

《学堂岩》不仅是一首诗,更是李纲一生追求和理想的体现。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