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元量见赠

先生学业自无双,当代闻人共叹降。
文采羡君高楚梦,诗声笑我类吴江。
槐花过雨金堆砌,山色经秋碧满窗。
一幅珠玑照尘眼,龙文端信笔能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李元量见赠》是宋代诗人李若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信息
  • 原名和字:李若水,宋洺州曲周人,原名若冰,字清卿。
  • 生平经历:上舍登第,曾历任太学博士、吏部侍郎等职。后因奉使金国而遇害,谥忠悯。
  1. 作品原文
  • 原文
    先生学业自无双,当代闻人共叹降。
    文采羡君高楚梦,诗声笑我类吴江。
    槐花过雨金堆砌,山色经秋碧满窗。
    一幅珠玑照尘眼,龙文端信笔能扛。
  • 译文注释:该诗的翻译与注释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1. 艺术特点
  • 主题表达:通过描述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之情。
  • 语言风格:使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描绘手法,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 结构布局:遵循传统的七言律诗格式,严谨而富有节奏感。
  1. 背景知识
  • 创作时代: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反映了当时文学创作的繁荣景象。
  • 社会背景:在宋朝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下,文人通过诗歌展示其才华,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 历史价值:《次韵李元量见赠》不仅展示了李若水个人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宋代的文化风貌和审美趣味。
  1. 评价分析
  • 文学地位:作为宋代诗人之一,李若水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后世影响:许多现代研究者和诗人都对李若水的诗歌进行了研究和赞赏。

李若水的《次韵李元量见赠》不仅是一首艺术价值极高的诗歌,也是研究宋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在文学上的创新和探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