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心已老自宜休,误别云山岁几周。
疏远骤依双凤阙,清贫仅剩一貂裘。
与人不偶缘方凿,于世无求类直钩。
何日张帆旋故国,坐呼明月醉江头。
次韵李子建怀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李子建怀归》是宋朝诗人李若水的作品。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部作品:
作者生平:李若水,原名若冰,字清卿,生于公元1093年,卒于公元1127年,原籍洺州曲周县(今河北曲周)。他是一位在政治舞台上颇有争议的官员,以直言敢谏著称。《次韵李子建怀归》便是在其仕途经历中所作,反映了其内心的感慨和对故国的思念。
作品原文:诗中“寸心已老自宜休,误别云山岁几周。”透露出诗人因政治风波而感到岁月蹉跎,心情沉重。接着“疏远骤依双凤阙,清贫仅剩一貂裘”描绘了因政见不合而被贬的景象,以及诗人虽身处困境仍保持节俭的生活方式。“与人不偶缘方凿,於世无求类直钩。”表达了诗人与世无争、追求清廉的人生态度。最后“何日张帆旋故国,坐呼明月醉江头。”则寄托了诗人对回归故土的渴望,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艺术特色:《次韵李子建怀归》不仅在形式上继承了宋代诗歌的传统,更在内容上展现了作者深刻的情感世界。诗中蕴含的情感真挚而深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对国家、对时代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次韵李子建怀归》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李若水一生政治理想与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了解,不仅能体会到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能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