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家引

村翁七十倚柴扉,手障夕阳望牧儿。
牧儿归来问牛饱,屋东几亩田未犁。
邻老相邀趁秋社,神巫箫鼓欢连夜。
明年还似今年熟,更拚醉倒篱根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村家引》是一首宋代诗人李若水创作的七言律诗,反映了乡村生活的质朴和宁静

李若水的生平并不广为人知,但他的作品《村家引》却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文学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介绍:

  1. 创作背景:李若水生活在宋代,这是一个诗歌兴盛的时代。《村家引》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若水的个人经历或所见所闻有关,他可能通过对乡村生活的观察,将这种生活状态融入诗歌之中,展现了一种淳朴的田园之美。

  2. 诗歌原文

  • 村翁七十倚柴扉,手障夕阳望牧儿。
  • “村翁七十倚柴扉”描绘了一个年迈的老人,坐在家门前的柴扉旁,望着归来的牧童。这一句既表现了老人的孤独,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淡然。
  • 牧儿归来问牛饱,屋东几亩田未犁。
  • “牧儿归来问牛饱”展示了牧童归家后,询问家中牲畜的情况,而“屋东几亩田未犁”则透露出农事还未开始,田野上的庄稼尚未被翻动。
  • 邻老相邀趁秋社,神巫箫鼓欢连夜。
  • “邻老相邀趁秋社”描述了村里的老邻居们相约一起庆祝秋天的祭祀活动,“神巫箫鼓欢连夜”则描绘了夜晚活动中的乐器声和欢乐氛围。
  1. 艺术特色:《村家引》以其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平静与和谐。诗中的意象生动鲜明,如“倚柴扉”、“夕阳”、“牧儿”、“未犁的田”等,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同时,诗人通过对比和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村家引》不仅是一首反映乡村生活的诗,也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意境,让读者领略到了宋代诗歌的魅力,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