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三首 其二

人谁怜老子,我自类痴儿。
爱草留荒径,疏泉入小池。
春风随处是,晴日与花宜。
好客能相贷,携锄出短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亭三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徐铉所作

徐铉,字鼎臣,号华川先生,生于五代宋初,是当时著名的文字学家、书法家。他不仅精于小学和篆隶,还师承李阳冰和秦代《峄山刻石》,其书法点画有法,精熟纯正。在文学史上也颇有贡献,曾受诏校《说文解字》,著有《徐公文集》。他的文学才华与艺术造诣得到了后世的认可,与韩熙载齐名,称为“韩徐”,与弟锴齐名,被称为“大小二徐”。

这首诗的原文为:“小舫行乘月,高斋卧看山。退公聊自足,争敢望长闲。”。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致远的夜晚,作者乘着小船在月光下行驶,停泊在一座山亭的高斋里,静卧欣赏周围的山景。诗中的“退公”指退隐的生活,作者表达了在这样的生活中可以满足而无需追求过多的名利。

徐铉通过此诗展现了他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人生态度。在动荡的五代十国时期,能够保持这样的心态实属不易。他的这种态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激励着人们追求心灵的宁静。

《山亭三首 其二》作为一首充满哲理的文学作品,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其生活哲学的思考。它让人们看到即使在纷扰的时代背景中,也能寻找到内心的安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