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范至能制置

孔子不到秦,右军念西岷。
剑关铁岭江,与世隔红尘。
天亦惜秘境,我岂世间人。
天上紫微郎,笔端演丝纶。
跨象桂林郡,骑鲸芙蓉津。
五岭与三峡,缘云蹑星辰。
忆公玉帐初,草木生华春。
豢龙赤城家,长生定前身。
扁舟载西子,五湖浮海滨。
莫作去来想,雪山轻重均。
况从尺一招,甘泉问鬼神。
庙谟蓍龟旧,鼎味桃李新。
虞衡备编载,我亦愿卜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范至能制置》是宋代李石创作的一首诗。在这首诗中,李石以丰富的想象和深邃的思想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境遇的独特见解。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诗人简介:李石,字子仪,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的诗词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个人的情感体验。
  • 创作背景:诗作创作于北宋时期,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思考以及个人的感慨。李石作为文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通过诗歌这一形式,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1. 作品原文
    孔子不到秦,右军念西岷。剑关铁岭江,与世隔红尘。天亦惜秘境,我岂世间人。
  2. 主题思想
  • 忧国忧民:诗中的“孔子不到秦”和“天亦惜秘境”,“天亦惜秘境”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乱世的忧虑。
  • 个人命运的反思:“我岂世间人”则体现了诗人对自己是否能够适应时代变化,实现抱负的质疑。
  1. 艺术特色
  • 用典巧妙:《送范至能制置》运用了孔子、右军等古典意象,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历史感。
  • 意象生动:诗中的自然景观如剑关铁岭江,不仅具有画面感,也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1. 文化价值
  • 历史价值:作为宋代的文学作品,其内容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为研究宋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教育意义:通过对李石作品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风貌,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
  1. 现代应用
  • 教育应用:在现代教育中,李石的《送范至能制置》可以被用作语文教学的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词的特点和表达技巧。
  • 研究参考:学者可以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探讨宋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影响评价
  • 历代评价:从历史记载来看,李石的《送范至能制置》得到了历代学者的高度评价,被视为宋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 后世影响:该诗不仅对当时的文人有重要影响,其深远的哲理和优美的语言也影响了后世的许多文学创作。

《送范至能制置》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是宋代文化的一个缩影,承载了诗人深刻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欣赏到李石的文学才华,还能深刻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这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一种精神的滋养和文化的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