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赴边任

山阳今近敌,君去酒当呼。
不为留行役,闲因说道途。
春沙邮骑老,夜雨戍楼孤。
袖里酬君剑,须将示丈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客赴边任》是一首描绘送别情景的文学作品,属于宋代李龏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诗人李龏:李龏,字彦高,号雪溪居士,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生活在宋徽宗宣和年间,与苏轼、黄庭坚并称为“苏黄李”。李龏的诗歌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
  1. 原文内容
  • 诗句原文:山阳今近敌,君去酒当呼。不为留行役,闲因说道途。春沙邮骑老,夜雨戍楼孤。袖里酬君剑,须将示丈夫。
  • 诗句注释:诗中的“山阳”指的是地名,靠近边境的地区;“君去”指送别的对象即将离开;“酒当呼”意味着在送别之际会饮酒作乐;“不为留行役”表达了诗人不阻拦友人离去的意愿;“闲因说道途”则可能是指友人离别前的一些琐事交流;“春沙邮骑老”形容邮差们在春天的沙漠中辛苦工作的景象;“夜雨戍楼孤”描绘了夜晚时分,戍楼中孤独的情景;“袖里酬君剑”暗含了赠送宝剑之意,可能是作为友谊的象征;“须将示丈夫”则暗示着这份赠剑之情意,是要展示给那些英勇的男子汉。
  1. 作品鉴赏
  • 主题思想:《送客赴边任》的主题在于表达对友人远行的不舍和祝福,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注与忧虑。
  • 艺术特色:此诗采用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友人离别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其意境深远,既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透露出作者对时局变迁的感慨。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末年,当时国家正处于战乱之中,国势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李龏通过送别友人的场景来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 社会环境:北宋时期社会风气开放,文人雅士间常有诗文往来,相互唱和。李龏作为当时的文人,其作品中往往蕴含着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与对个人命运的关注。

《送客赴边任》,作为宋代李龏的一篇经典之作,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赢得了后世的赞誉,也为人们提供了一扇窥探那个时代文化与社会风貌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到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积极向上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