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刘监丞二首 其二

奕世诗书远,三刘姓字香。
乡评高宿望,里社借馀光。
莲浦秋堂晚,松冈夜室长。
典刑无复见,南望独凄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刘监丞二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杜范的作品

杜范,字子高,号九华先生,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苏轼、黄庭坚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挽刘监丞二首 其二》,作为杜范众多诗作之一,其内容深沉且富有情感色彩。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进一步解读:

  1. 作品原文:《挽刘监丞二首 其二》的原文如下:“奕世诗书远,三刘姓字香。乡评高宿望,里社借余光。莲浦秋堂晚,松冈夜室长。典刑无复见,南望独凄凉。”

  2. 诗意解析:《挽刘监丞二首 其二》表达了诗人对刘监丞生平的怀念和对其离世的哀悼。诗中“三刘姓字香”可能是指刘监丞家族世代传承的诗学成就,使得他们的名声和学问如香气一般远播。“乡评高宿望”反映了刘监丞在当地社会中受到的高度尊重和长久的声望。“里社借余光”则说明刘监丞不仅在诗学上有卓越成就,还深受邻里社区的敬仰和支持。“莲浦秋堂晚,松冈夜室长”描绘了一幅秋天夜晚的景象,莲浦(池塘)旁的秋堂显得格外宁静而深远,而松冈(山岗)上的夜室则显得幽暗而又持久。“典刑无复见,南望独凄凉”表现了刘监丞去世后,曾经的美好时光不再重现,诗人只能独自向南眺望,内心充满了凄凉之情。

  3. 写作背景:杜范作为北宋时期的文人,其诗歌创作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政治氛围。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它不仅是对个人友人的悼念,也体现了作者对社会文化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政治现实的不满情绪。

  4. 文学价值:《挽刘监丞二首 其二》以其深情的笔触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杜范作为诗人的艺术魅力和深厚功底。这首诗不仅是对逝者的一种缅怀,也是对生者的一次深刻反思和自我省察。

  5. 后世影响:杜范的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其情感真挚而深刻,语言优美而精炼。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这也是杜范诗歌艺术魅力的重要体现。

《挽刘监丞二首 其二》不仅是杜范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宋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和欣赏,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杜范的诗歌风格和思想内涵,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