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会之野堂韵

草草春又过,凄晦风雨夕。
三年乌伤梦,不断一区宅。
台山在何许,空有尘满屐。
英英江夏公,老龙蟠古泽。
寻胜著幽宇,搜奇列佳石。
可斋不出门,亦复为渠役。
酒酣对崔嵬,寸管凌千尺。
念我萧寺中,远赠烦走力。
隐几读妙句,缅怀宾主席。
何当谢吏网,足蹑堂上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刘会之野堂韵》是一首宋代诗人杜范所作的诗。杜范,字君实,号东山居士,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诗歌创作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与个人情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

《和刘会之野堂韵》这首诗作于北宋,是杜范对友人刘会之所作诗的回应。诗中描绘了春天即将过去的景象,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感慨。诗中的“草草春又过,凄晦风雨夕”,展现了诗人在阴沉的风雨夜中对春天逝去的哀愁。此外,“三年乌伤梦,不断一区宅”,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从艺术手法来看,杜范善于运用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诗中通过对台山、江夏公以及寻胜访幽的描述,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同时也传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一种隐逸的思想,如“可斋不出门,亦复为渠役”反映了诗人追求超脱世俗纷扰、寻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

杜范的《和刘会之野堂韵》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对宋代文人生活状态的一种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不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宋代的社会文化背景,还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对自然美、对人生哲思的独特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