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地函亭野步》是宋代诗人汪藻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意义:
- 作者简介:
- 汪藻(1079年-1154年),字彦章,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他是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曾担任过中书舍人等职,并撰写了《浮溪集》。他博览群书,擅长骈文,其作品多以典雅著称,展现了他对古典文化的深厚理解。
- 诗歌原文与鉴赏:
- 《避地函亭野步》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今日幸无雨,天空出遥岑。行行不知疲,遂至春江浔。
汲路转篱落,人家在桑阴。平畴涨清波,陇麦如人深。
沟畎戏凫鹜,新蒲映浮沈。我生本樵渔,对此谐初心。
风物岂不好,悲来自难任。胡尘暗中原,四海如惊禽。
黄屋狩万里,两宫隔辰参。龙腾鼎湖阔,月晦星河深。
宇宙有倾覆,兹游岂岖嵚。消忧赖浊醪,太息谁能斟。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田野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以及面对战乱时的无奈和悲伤。诗中“胡尘暗中原,四海如惊禽”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混乱和社会动荡的忧虑;而“我生本樵渔,对此谐初心”则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简朴生活的哲学理念。
- 诗歌主题:
-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的美好。通过对春天田野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战乱时期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的“胡尘暗中原,四海如惊禽”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不安与混乱;而“我生本樵渔,对此谐初心”则是诗人保持本心,追求简单生活态度的体现。
《避地函亭野步》不仅展现了汪藻深邃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南宋时期动荡的社会背景和诗人深沉的情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赏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及其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