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燕四十馀日归兴殊切口占赋归 其七》是一首七言律诗,由宋末元初诗人汪梦斗创作。此诗通过描绘诗人在燕地滞留期间的种种情景与内心感受,展现了其对时局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索,体现了一种超越时代局限的个人情感与思想深度。下面将进行具体介绍:
-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汪梦斗,字以南,号杏山,宋末元初徽州绩溪人。宋景定中科举及第,受江东漕试,授承节郎、江东司制干官。宋亡后,受到谢昌言推荐,至元世祖朝被召至京师,不受官职,后教授乡郡。
- 诗歌原文
- 原文节选:“世道茫茫未解忧,新凉行色且归休。四年扰扰春如梦,五帙骎骎老转愁。”
- 注释译文: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首句“世道茫茫未解忧”反映了诗人面对乱世的无奈与困惑。第二句“新凉行色且归休”表现了诗人准备离开此地的心情。第三句“四年扰扰春如梦”则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春天的易逝,增添了诗句的诗意。最后一句“五帙骎骎老转愁”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变迁的无奈情绪。
- 诗歌赏析
- 主题表达:汪梦斗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他对于乱世的无力感和对个人境遇的思考。诗中的“世道茫茫未解忧”暗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与个人的无助。而“新凉行色且归休”则透露出一种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想要摆脱纷扰的决心。此外,诗中多次运用自然景象来象征人物的情感变化,如“新凉行色”象征着诗人即将离去的心态,而“五帙骎骎老转愁”则可能暗示着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生命衰老的感慨。
- 艺术手法:汪梦斗在这首诗中巧妙地使用了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在形式上显得规整和谐,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同时,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深刻抒发,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的情感波动。
- 历史意义
- 时代背景:《羁燕四十馀日归兴殊切口占赋归 其七》创作于元朝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转型期。元朝的统一和蒙古族的统治为中国古代历史带来了重大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汪梦斗的诗歌反映了他对这个时代的观察和思考。
- 社会影响:作为宋末元初的诗人,汪梦斗的作品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他的诗歌不仅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变迁,还展现了个体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下的生存状态。这些作品成为了研究那个时代的重要文献资料,同时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羁燕四十馀日归兴殊切口占赋归 其七》不仅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幅反映历史沧桑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诗人的思想情感,还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