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少述秋兴

浩荡西风动客裾,飘然归思满田庐。
少时岂省为名误,老去真知与世疏。
胜事祗随诗句尽,壮怀犹向酒杯舒。
南山已有终年约,三径何年得自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和少述秋兴》是北宋诗人沈遘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围绕这首诗作详细分析:

  1. 作者介绍:沈遘,字文通,宋杭州钱塘人,仁宗皇祐元年进士。历任江宁府通判、知制诰、知杭州等职。明于吏治,令行禁止。后因母亡尽礼而卒,有《西溪集》传世。在《次韵和少述秋兴》中,沈遘以深邃的情感和高超的文学技巧,表达了对秋天景象的感慨与个人境遇的思考。

  2. 诗词原文
    浩荡西风动客裾,飘然归思满田庐。
    少时岂省为名误,老去真知与世疏。
    胜事祗随诗句尽,壮怀犹向酒杯舒。
    南山已有终年约,三径何年得自除。

  3. 诗词翻译

  • 浩荡西风动客裾:浩荡的西风吹动着他的衣角,让他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孤寂与落寞。
  • 少时岂省为名误:年轻时或许曾因为名声而迷失自我,但到了晚年才真正懂得了与世无争的真谛。
  • 胜事祗随诗句尽:美好的事物总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无法长久保持。
  • 壮怀犹向酒杯舒:尽管世事艰难,但他依旧怀着豪情壮志,通过饮酒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 南山已有终年约:南山已经约定了他一生的归宿,那就是归隐山林。
  • 三径何年得自除:想要在山间修造几间小屋,过上隐居的生活,却不知道何时能够实现。
  1. 作品赏析
  • 主题思想:《次韵和少述秋兴》主要表达的是诗人对于名利的反思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无奈。
  • 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七言律诗结构,韵律严谨,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以及自身经历的反思,使得诗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深刻的内涵。特别是“少时岂省为名误,老去真知与世疏”一句,深刻地揭示了人生哲理和诗人的心路历程。
  1. 背景介绍
  • 创作背景:沈遘在诗中不仅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次韵和少述秋兴》的创作时间是在他担任地方官员期间或之后,这一时期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环境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 历史评价:虽然沈遘的生平事迹不详,但从他的诗歌中可以窥见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他的诗歌在当时就受到了一定的关注和赞赏,尤其是在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方面。
  1. 相关研究
  • 研究现状:关于沈遘及其诗作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对其个人生平和诗歌风格的分析上。学术界对于宋代文人的诗歌创作给予了较多关注,但对于沈遘这样的地方官员诗人的研究则相对有限。
  • 未来展望: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沈遘诗歌中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以及他与其他同期诗人的比较分析。同时,也可以关注到沈遘诗歌对后代文人的影响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相关人物:沈遘作为北宋时期的一位官员诗人,其诗歌创作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文学才能,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政治现实。通过对沈遘及其《次韵和少述秋兴》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北宋时期的文人心态和社会变迁。

  2. 相关作品:除了《次韵和少述秋兴》之外,沈遘还有多首脍炙人口的作品,如《西溪集》等。这些作品同样展示了沈遘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个人风格。通过比较研究沈遘的不同作品,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位诗人的艺术成就和时代特色。

《次韵和少述秋兴》是一首充满深意的七言律诗,它不仅表达了沈遘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对世界的观察,也折射出北宋时期社会的文化风貌和政治现实。通过对这首作品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诗歌艺术的发展历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