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审言与孙少述会游审言以病不至

三吴高士厌英躔,乘兴南来得暂延。
俗役更思抛吏几,胜游还约泛湖船。
平生慕义如饥渴,自昔论交孰后先。
独恨良朋不相对,一吟嘉句重悁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沈遘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其《次韵和审言与孙少述会游审言以病不至》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风作品。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更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诗意生活的文人情怀。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沈遘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诗歌内容分析
  • 主题:《次韵和审言与孙少述会游审言以病不至》通过描绘与友人共游的情景,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诗中流露出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厌倦,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 艺术手法:此诗采用了典型的宋诗风格,如“三吴高士厌英躔,乘兴南来得暂延”等句,展现了诗人对江南山水的喜爱以及游赏时的惬意心情。
  • 情感表达:整首诗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诗作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心灵的交流。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沈遘(976年~1035年),字子开,北宋诗人,曾任翰林学士、吏部侍郎等职。他的一生多舛,政治生涯并不顺利,但文学成就却颇为显著。沈遘的诗作以其清新脱俗、意蕴深远而著称于世。
  • 时代背景: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同时也是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沈遘的生活和创作都深受这个时代的影响,其作品中既有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逃避,也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1. 文学价值
  • 艺术特色:《次韵和审言与孙少述会游审言以病不至》在语言运用上讲究押韵和节奏,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美感。例如,“三吴高士厌英躔,乘兴南来得暂延。”中的“英躔”和“得暂延”等词汇,都体现了沈遘在语言选择上的匠心独运。
  • 思想内涵:这首诗不仅是沈遘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反思。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纷扰世界的超然态度。这种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研究宋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文献。

《次韵和审言与孙少述会游审言以病不至》是沈遘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一首具有深刻意义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欣赏到宋代文学的独特风格,还能进一步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心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