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金山禅师

远公手札远相招,陶令怀归正郁陶。
遥想宴堂长夏静,坐临江水看风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沈辽的《答金山禅师》是一首充满哲理与禅意的诗作。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禅宗的感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诗歌原文:远公手札远相招,陶令怀归正郁陶。遥想宴堂长夏静,坐临江水看风涛。

  2. 诗歌解析

  • 远公手札:这里的“远公”指的是慧远大师,他邀请沈辽到庐山的慧远寺进行交流,这是对诗人的一种精神召唤。
  • 陶令:陶渊明,字元亮,是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隐士,他的诗句常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
  • 怀归正郁陶:诗人在离开官场后,感到内心空虚和郁闷,渴望回归自然的怀抱。
  • 遥想宴堂长夏静:想象着宴会厅中夏日的宁静,反映出内心的平静和对外界纷扰的超脱。
  • 坐临江水看风涛:坐在江边,观赏着风起浪涌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内心的平和。
  1. 诗歌背景
  • 沈辽生活在宋代,这是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代。《答金山禅师》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熙宁年间。这一时期,政治较为动荡,但文人士大夫仍保持着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探索。沈辽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禅宗的理解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答金山禅师》不仅是一首反映诗人心境的诗歌,也是一次对禅宗哲学的探讨。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自己对人生、对自然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这首作品不仅展现了沈辽的艺术风格,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