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招寇

绿林煽馀习,无乃国计左。
诲盗爵秩崇,纳叛金缯夥。
戢奸在斧钺,赏诱讵云可。
萌芽缓诛锄,猖披费结裹。
战多数招安,奚用腰箭笴。
悍兵昔已然,黠将近亦颇。
昌言假报国,涅面刺投火。
豺狼奋哮噬,蜂虿利掀簸。
横行入通邑,焚掠穷委琐。
况闻南陵寇,执事初意惰。
出没势已张,剪灭计未果。
宣城俯百里,千室尽奔亸。
王事吾有程,马头戴印颗。
叱驭疾其驱,语言纷炙輠。
何当说罴貅,一洗根本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闻招寇》是宋代诗人沈与求的作品,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乱世中社会秩序的崩坏与国家治理的困境。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1. 诗歌背景:沈与求生活在北宋末年,这是一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代。诗中的“横行入通邑,焚掠穷委琐”描述了盗贼在城市中的横行霸道,以及他们所到之处的破坏和掠夺。
  2. 主题内容: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乱世中社会秩序崩坏和国家治理困难的深刻揭示。通过“绿林煽馀习,无乃国计左”等句,诗人指出了盗贼活动猖獗的根源在于社会的不安定,而这种不稳定又直接影响到了国家的治理。
  3. 艺术手法:沈与求在这首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如“豺狼奋哮噬,蠭虿利掀簸”等,生动地描绘了盗贼的凶狠和猖獗。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如“戢奸在斧钺,赏诱讵云可”一句,表达了对暴力镇压和诱惑策略的无效性的认识。
  4. 历史意义:这首诗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是对后世的历史记忆。它提醒人们,历史的教训需要被铭记,以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沈与求的《闻招寇》不仅是一首表达对乱世中社会秩序崩坏和国家治理困难的诗歌,更是一首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人类社会的脆弱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