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豪雄夸剑芒铦,毛锥敛避收馀尖。
椟间黯黮渴铜雀,案上爬沙枯玉蟾。
学堂山人有遗裔,笔力大可千人兼。
掉头不肯书柿叶,酒酣起舞怒奋髯。
十年归坐溪口屋,傲视冠冕犹髡钳。
草玄草圣聊戏耳,如医识药信手拈。
迩来直笔到三国,去取法度何森严。
眼中青白世矜异,皮里阳秋谁顾瞻。
更怜中书今且老,鸡毛苇管争出奁。
悬知入手便狞劣,那复助子穷幽潜。
我持妙颖急送似,标题珍重存华签。
势如执法贵心正,俗病要以此语砭。
挥扫定见龙蛇走,紬绎何惮岁月淹。
须知笔意似人意,柔顺未必非凶憸。
维心方刊正三国史某以精笔遗之蒙饷大篇为谢气格浑然三复感叹漫依元韵奉和芜陋增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和方叔仲题三苏文卷》。这首诗主要赞美了三国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以及他的忠诚精神。
诗的第一句“维心方刊正三国史”,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研究的重视和严谨态度,强调在编修史书时需要用心去研究、考证。
第二句“某以精笔遗之蒙饷大篇为谢”,表达了作者对于友人赠送的大篇幅文章的感激之情。这里的“精笔”指的是文笔高超、质量上乘的文章。
第三句“气格浑然三复感叹漫依元韵奉和芜陋增愧”,表达了作者对于朋友赠送的文章内容的深深赞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文章的不足之处感到惭愧的心情。这里的“元韵”指的是诗歌创作的韵律规则。
整首诗通过对三国时期杰出人物诸葛亮的赞美,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的尊重和对知识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