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仲宗送柯田山人归隐 其二

穷巷车马绝,杖屦得往来。
老侬起招呼,情话真乐哉。
意行忘早宴,佳处首重回。
月出一犬吠,柴门风为开。
收还四方事,老子良足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张仲宗送柯田山人归隐其二”是宋代大臣沈与求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中描述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归隐生活图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友情以及人生真谛的深刻感悟。

沈与求,字必先,号龟溪,湖州德清(今属浙江)人,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与文学家。其生平仕宦经历极为丰富,曾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明州通判、监察御史等。在政治生涯中,他亦留下了许多诗文,如《和张仲宗送柯田山人归隐 其二》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诗的原文如下:

穷巷车马绝,杖屦得往来。
老侬起招呼,情话真乐哉。
意行忘早宴,佳处首重回。
月出一犬吠,柴门风为开。
收还四方事,老子良足哀。

诗中描绘了柯田山人在归隐后的生活状态:一条僻静的小巷,车辆马匹难以通行,只有老人拄着拐杖来来去去。这里的“穷巷”形象地表达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隐逸意境。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和谐的画面:一位老者在家门口招呼过往的朋友,他们畅谈心中的情感,彼此间的交流充满了乐趣。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赞赏。诗人感慨于友人的高尚品格,认为即使放下世俗的一切责任,回归简朴的生活,也是一种值得称道的美德。最后,诗人以月亮升起和风轻轻吹拂柴门的景象作结,既点明了时间,也暗示了归隐之人生活的闲适与自足。

通过对《和张仲宗送柯田山人归隐 其二》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之美、友情之真以及人生态度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个特定人物生活状态的描绘,更是对一种理想生活方式的赞颂。通过欣赏这样的作品,人们能够更深入地思考如何在纷扰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现精神的富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