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梅一株兼红白两色 其三

瘦骨装成玳瑁石,冰肌衬作珊瑚色。
依然南枝倚北枝,同是云根吸露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盆梅一株兼红白两色·其三》是宋代诗人沈隐思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沈隐思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观与表达哲理为主。他的诗作在宋代文人中颇具影响力,尤其擅长于运用自然景物来抒发个人情感。
  1. 诗句原文及翻译
  • 原文
    槎枒谁植瓷盆中,一株分接夸神工。 乍讶红罗亭畔过,忽疑玉照堂前逢。 瘦骨装成玳瑁石,冰肌衬作珊瑚色。 依然南枝倚北枝,同是云根吸露魄。
  • 翻译
    瓷瓶中种植着槎枒的植物,宛如神工巧匠的杰作。 仿佛在红罗亭边瞥见过它的身影,又在玉照堂前恍若相逢。 如同瘦弱的骨骼被装点成玳瑁石般美丽,冰清玉洁的肌理更显珊瑚般的色彩。 无论是南侧还是北侧的枝条,都同样吸取着云根下的露水和精华。
  1. 作品赏析
  • 形象生动:诗歌中通过“瓷盆”、“红罗亭”、“玉照堂”等意象,构建了一种典雅而神秘的意境。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也让读者能够在心中描绘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
  1. 写作背景
  • 创作时期:该诗作创作于北宋时期,这个时期中国文学正处于一个鼎盛的阶段。诗人沈隐思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创作并留下经典的作品实属不易。
  1. 思想内容
  • 自然之美的赞颂:诗中的盆梅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不仅代表了自然之美,也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和坚韧的生命力。这种将自然与人格相结合的创作方式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1. 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沈隐思在创作上注重语言的精准与凝练,每一句都经过精心雕琢,使得整首诗歌读起来既有力度又不失优雅。
  • 意象鲜明:诗中利用多种比喻手法,例如“瘦骨装成玳瑁石”用来形容盆梅的形态,“冰肌衬作珊瑚色”则形容其色泽。这些意象鲜明、对比强烈,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1. 历史影响
  • 传承至今:此诗作为宋词中的经典之一,至今仍被广泛传唱和研究,对后世诗词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文化价值:通过对盆梅的描绘,沈隐思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对于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具有重要意义。

《盆梅一株兼红白两色·其三》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它不仅展现了沈隐思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美学理念。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