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郭逢道韵 其二

君家富贵有汾阳,只要文章光焰长。
莫为梅花费诗句,细思丹桂是天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在介绍文学作品《和郭逢道韵 其二》时,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是宋代诗人辛弃疾的作品。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诗作以豪放派风格为主,反映了他对时代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辛弃疾,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以其豪放不羁的风格著称于世。他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变迁,其作品中不乏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刻感慨。
  • 辛弃疾出生于山东东平,成长于金朝末年,后因战乱而南渡至南宋。他的一生充满了政治斗争和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这些都在他的诗歌中有所体现。
  1. 作品原文
  • 枣树平生叹子阳,里歌虽短意偏长。
  • 东家昨夜梅花发,愧我分他一半香。
  1. 作品赏析
  • 首句“枣树平生叹子阳”通过枣树自叹来表达作者对自身身世的感慨,同时“子阳”可能是作者的别称或尊称,反映出一种谦逊与自我反思的态度。
  • 次句“里歌虽短意偏长”则展现了作者对于民间歌谣的情感态度。他认为即使简单的歌词也有深远的意义,表达了对民间艺术的珍视和推崇。
  • “东家昨夜梅花发”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梅花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春天到来的喜悦。
  • “愧我分他一半香”则是作者的一种自我调侃,表达了自己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

《和郭逢道韵 其二》不仅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也是辛弃疾个人情感、社会责任感和艺术追求的综合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领会辛弃疾这位伟大诗人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