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三十六首 其七

甘瓜青如蓝,红桃鲜若血。
不忍以手拈,而况用齿齧。
其色已可爱,其味又更绝。
食此无珍言,哀哉口与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怀三十六首其七》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五言诗。在这首诗中,邵雍表达了对秋天景色的深深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经历: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
  • 文学成就:邵雍少年好学,天圣四年(1026年)随父迁至共城苏门山,卜居此地。他对道教有深入研究,同时精通《河图》《洛书》,学习伏羲八卦,学问大成。他的作品包括《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1. 诗歌原文
  • 原文:《秋怀三十六首其七》
  • 原文:寒露缀衰草,凄风摇晚林。鸟声上复下,天气晴还阴。节改一时事,人怀千古心。谁云子期死,举世无知音。
  1.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诗中的“寒露缀衰草,凄风摇晚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寒露降临,衰败的草丛在冷风中瑟缩,傍晚时分,树木被风吹得摇曳不已。
  • 哲理思考:接着“鸟声上复下,天气晴还阴”,诗人观察到鸟儿在天空中自由飞翔,而天气变化多端,时而晴朗、时而阴沉。这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无常以及人生的多变性。
  • 情感抒发:“节改一时事,人怀千古心。” 这里诗人感叹时光易逝,人事已变迁,人们内心却永远怀念着那些古老的情感和智慧。
  • 哲学寓意:“谁云子期死,举世无知音。”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知音难寻的感慨,即使在这个世上,能够理解自己内心的人是多么地稀少和难得。
  1. 历史地位与影响
  • 历史地位:这首诗是邵雍诗歌创作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以其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意境赢得了后世的高度评价。
  • 影响评价:历代学者对其解读各异,但普遍认同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
  1. 文化价值与启示
  • 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邵雍对自然景观的独特观察力,更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秋怀三十六首其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研究邵雍文学创作的重要资料。
  • 启示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理解,人们可以汲取其中的哲理,感悟生活的真谛,从而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更深邃的心灵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秋怀三十六首其七》不仅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诗,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哲理的人生诗篇。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获得对生活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及对自然与人性的更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