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三十六首 其十

清风无人兼,自可入吾手。
明月无人并,自可入吾牖。
中心既已平,外物何尝诱。
馀事岂足论,但恐樽无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怀三十六首”是宋代诗人邵雍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歌开篇便以凄冷的秋色作为背景,用“寒露缀衰草”来描绘秋天的凄凉与萧瑟。这样的描写不仅营造了氛围,也反映了作者对秋天特有的情感体验。紧接着,“凄风摇晚林”进一步强调秋风的凛冽与树林的动荡,营造出一种秋天独有的悲凉感。

诗中通过对比“鸟声上复下”、“天气晴还阴”,表达了自然界的变化无常和人心的冷暖自知。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在内容方面,“节改一时事,人怀千古心”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给人带来的感慨。诗人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展现了他对人生、历史的深刻理解。此外,诗歌中的“谁云子期死,举世无知音”,则表达了作者对知音难寻的无奈和哀叹,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寂寞。

从艺术手法来看,邵雍的这首《秋怀三十六首》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比喻等手法,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例如,“鸟声上复下”既描述了自然界的声响,也隐喻着人的情感波动和思绪的纷乱。而“节改一时事,人怀千古心”则通过季节的更替映射出人的心境变化,使得诗歌具有了超越时空的力量。

从思想内容方面看,邵雍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对秋天景象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悟,诗人传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宇宙万物的敬畏之情。这种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哲学智慧的作品。

邵雍的《秋怀三十六首》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深邃内涵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探讨,展现了邵雍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