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三十六首 其二十三

池荷日取败,篱菊日就荣。
其于品汇间,自与节气争。
盛衰不同时,贤愚难并行。
安得松桂心,四时长青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怀三十六首 其二十三”是宋代诗人邵雍的作品。下面将对该文学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邵雍,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后于天圣四年(1026年)随父亲到共城苏门山卜居。
  2. 诗歌原文与解析:诗的原文为“良月满高楼,高楼仍中秋。午夜冷露下,千里寒光流。何人将此鉴,拂拭新磨休。照破万古心,白尽万古头”,表达了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以及通过月光映照来抒发内心情感的主题。
  3. 诗歌鉴赏:“秋怀三十六首”是邵雍晚年所作,共有三十六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十三首。这首诗以月亮为载体,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
  4. 文化背景:在中国文化中,月亮常被视为一种寄托相思、表达情感的象征。古人有赏月饮酒的习惯,而诗人借此抒发情怀,既体现了个人的闲适情趣,也反映了对人生哲思的思考。
  5. 艺术特色:邵雍的诗歌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如“良月满高楼”与“午夜冷露下”形成鲜明对照,展现了不同时间段的自然景象;“照破万古心,白尽万古头”则通过月亮映照出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使读者产生共鸣。

“秋怀三十六首 其二十三”不仅是邵雍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珍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并从中汲取生活的哲理和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