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孤山道士二首 其二

清秋古洞无猿啸,自觉寻行幽意微。
处士桥边增怅望,几回沽酒对斜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孤山道士二首 其二》是宋代的周文璞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生平经历:周文璞生活在宋代,其具体的生平资料不多,但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他的文人气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时代背景: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至宋仁宗景佑二年(1035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
  1. 诗歌原文
  • 诗句内容:清秋古洞无猿啸,自觉寻行幽意微。处士桥边增怅望,几回沽酒对斜晖。
  • 诗意解读:诗人在秋天的寂静中漫步,发现古洞中没有猴子的叫声,这让他感到一种深深的孤独和寂寞。他站在桥头,眺望远方,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他多次在斜阳下买酒,试图用酒精来麻痹自己的思绪,但最终还是无法摆脱心中的惆怅和迷茫。
  1. 主题思想
  • 隐逸情怀:诗中的“清秋古洞”和“处士桥边”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古老的环境,反映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人生感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感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思考,以及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清秋古洞”的意象营造出了一种深邃而孤独的氛围,而“有田多与种黄精”则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脱和追求。
  • 语言风格: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赠孤山道士二首 其二》不仅体现了周文璞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也展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沉的情感,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对于喜爱古代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扇通向宋代文化和审美的窗口,值得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