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时相三首 其三

非公谁与济商川,年德俱隆文武全。
省事省官民自定,足兵足食务当先。
烹鲜取治惟无扰,置器期安在不偏。
公寿且千君且万,四方永永乐尧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寿时相三首·其三》是宋代诗人周行己的一首作品。下面将进行更深入地探讨此作品的背景、内容以及艺术特点:

  1. 作者简介
  • 生平背景:周行己,字恭叔,号浮沚,温州永嘉人,是南宋初期的学者和官员。周行己在科举考试中以进士身份进入仕途,师从程颐,深受儒家经典和程朱理学的影响。他在官场上经历了不同的职位,曾官至太学博士和齐州教授,最终被宣和中除秘书省正字。
  • 学术贡献:周行己不仅在官场有所作为,还在学术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发明了中庸之旨,并建立了浮沚书院来推广这一思想。他的诗文集《浮沚集》记录了他的生平和学术成就。
  1. 诗歌原文
    《寿时相三首·其三》原文如下:
    “非公谁与济商川,年德俱隆文武全。
    省事省官民自定,足兵足食务当先。
    烹鲜取治惟无扰,置器期安在不偏。
    公寿且千君且万,四方永永乐尧年。”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表达了对一位具有卓越能力和品德的人的赞美。诗中描述了此人在治理国家时所采取的措施,如减少烦琐的政务,使人民能够自行安定生活,确保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和粮食储备。
  2. 诗歌赏析
  • 主题表达: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理想治国者的赞扬。作者通过对此人的描述,展现了一个理想的领导者的形象。这种理想领导者不仅具备高超的政治智慧,而且关心民生,注重国家的长远利益,体现了儒家政治理想中的“仁政”理念。
  • 艺术特色:诗歌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每句七个字,简洁明了。这种形式适合表达直接而深刻的情感和思想,也便于读者快速理解和记忆。诗中通过对比和排比的手法,加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得整首诗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1. 历史意义
  • 文化影响:《寿时相三首·其三》不仅是对周行己个人品质和能力的赞美,也是南宋时期文人对于理想政治的追求的体现。这种追求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于社会责任和国家治理的思考,也体现了儒家文化在南宋时期的传承和发展。
  • 教育启示:这首诗对现代人在教育和领导能力培养上的启示在于,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为民情怀和务实的工作作风。这不仅是对古代领导者的要求,也是现代社会中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寿时相三首·其三》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也是对理想政治的一种美好寄托。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宝贵的管理智慧和领导经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