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高有感

置酒临重阳,举觞忽不乐。
忆昔登高日,亲朋盛杯酌。
人事经年异,物景但如昨。
生别未会遇,死别已冥漠。
吾生更飘荡,四海无所著。
黄花眼中见,翻令怀抱恶。
莫觅四坐欢,节序正寥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登高有感》是明代诗人幼朔创作的七言律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和历史背景:

  1. 诗歌原文
    落木萧萧两鬓皤,登高纵览旧关河。
    漫嗟鱼服英雄老,烂醉龙山感概多。
    千古风流吹帽尽,百年时序插萸过。
    石函君已镌名久,有约龙沙共放歌。

  2. 作者信息

  • 幼朔(生卒年不详),名龄,生平事迹不详。
  1.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幼朔在诗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通过对秋日登高场景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岁月易逝、人事已非的哀愁。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落叶、登高、酒、菊花等意象,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秋天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 风格特点:《九日登高有感》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情境,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这种风格使得诗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深远的哲理意味。
  1. 创作背景
  • 幼朔的生平资料相对有限,但他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明代,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他游历蜀地期间,与当地文人有所交往,可能受到了当时文艺氛围的影响。
  1. 文化价值
  • 历史价值:这首诗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对于研究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具有重要意义。
  • 哲学思考:诗中的“吾生更飘荡,四海无所著”表达了对人生漂泊不定的感叹,引发读者对于生命意义和个人命运的深层思考。
  1. 艺术鉴赏
  • 修辞技巧:幼朔在诗歌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本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 韵律美感:七言律诗的严格格律为诗歌带来了和谐的韵律感,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1. 现实影响
  • 教育意义:这首诗通过其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能够激发读者的共鸣,对于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 社会功能:在现代社会,人们可能会从这首诗中汲取关于人生态度和人际关系的智慧,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九日登高有感》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反映了个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折射出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和生活哲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