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其一 黄钟

日薄尘飞官路平。
眼前喜见汴河倾。
地遥人倦莫兼程。
下马先寻题壁字,出门闲记榜村名。
早收灯火梦倾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词人周邦彦的《浣溪沙·黄钟》。下面将从作品原文、主题内容、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情感价值等方面进行介绍:

  1. 作者介绍:周邦彦(1056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汴梁(今河南开封)人。北宋末期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与李清照并称“易安”“美成”,其词多描绘闺情、羁旅、自然景物等,语言典雅,意境深远。

  2. 诗歌原文: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3. 主题内容:这首词以春天为背景,描述了作者在楼上看到的美丽景色和内心的感受。其中,“楼上晴天碧四垂”展现了楼阁之上天空湛蓝的景象;“楼前芳草接天涯”则描绘了楼前的广阔草地延伸至天际。然而,诗人通过“劝君莫上最高梯”表达了对高处不胜寒的恐惧,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担忧。最后,“忍听林表杜鹃啼”则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悲凉之情。

  4. 历史背景: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词作为文学形式达到了鼎盛。周邦彦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词作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这首《浣溪沙·黄钟》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

  5. 艺术特色:从艺术手法上看,周邦彦的《浣溪沙·黄钟》细腻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内心的情感。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楼前芳草接天涯”中的“芳草”、“天涯”等词汇,都富有诗意,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6. 情感价值:这首词不仅展示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更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通过这首词,读者可以看到周邦彦对于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审美追求。

《浣溪沙·黄钟》是一首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刻情感价值的诗词。它不仅是周邦彦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宋代文学的风格和特点,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对于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