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七日南堂见杨花

柳深何处可藏鸦,窗绕长廊绿暗纱。
造物惜春知有意,薰风时一度杨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五月七日南堂见杨花》是宋代诗人周紫芝的作品,诗中描绘了春日里南堂的景致和自然的变化。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周紫芝(约1082年—约1155年),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属安徽)人。南宋文学家,尤以词名世,在文学史上有较高的地位。他的词作以清新、婉约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诗句原文
    柳深何处可藏鸦,窗绕长廊绿暗纱。
    造物惜春知有意,薰风时一度杨花。

  2. 诗意解析

  • 柳深何处可藏鸦:这里的“柳深”形容柳树茂密而高大,遮蔽住了周围的空间,使得乌鸦无处藏身。这一句通过对比,突出了春天柳树的美丽与生机。
  • 窗绕长廊绿暗纱:描述了长廊周围被绿柳环绕,透过窗户能看到外面一片朦胧的绿色,如同一层薄纱覆盖着整个场景。
  • 造物惜春知有意:表达了大自然对于春天到来的珍惜和期待,仿佛大自然也懂得欣赏春天的美好。
  • 薰风时一度杨花:这里的“薰风”指的是温暖的春风,诗人用“一度”来表示春风的到来是短暂且珍贵的。同时,“杨花”即杨树的花朵,这里可能是在描绘春风中飞舞的杨花,增添了一丝生动的画面感。

《五月七日南堂见杨花》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人们提供了一扇了解古代文化和审美情趣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