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在居留地,名高宥密庭。
旄头期扫彗,箕尾倏骑星。
不相知由命,占天忍促龄。
平生经济策,付与简编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勋在居留地,名高宥密庭。
旄头期扫彗,箕尾倏骑星。
不相知由命,占天忍促龄。
平生经济策,付与简编青。
《刘共甫枢密挽词三首》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组悼念性诗歌。这组诗由《刘公摄事三首》和《刘公神道碑文》组成,表达了对故人刘公的哀悼之情。
在第一首《刘公摄事三首》中,王勃以深沉悲凉的情感描绘了刘公的离世,展现了作者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无尽哀思:
刘公昔摄事,今为独见知。
清名垂宇宙,遗爱满山河。
去矣勿重问,空余漳水流。
孤坟映残日,寒木带衰枝。
这首诗通过描写刘公生前的政绩和遗留下来的恩泽,以及他离开后留下的风景与人事变迁,传达了诗人对刘公深深的敬仰和哀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贤能官员的追忆和尊敬。
在第二首《刘公神道碑文》中,王勃进一步表达了对刘公一生功绩的赞扬和对他去世的悲痛:
刘公之为人也,温良而恭俭,信义而好施。
其居也,则夷犹晏步;其行也,则徐引缓带;
其立也,则端拱无倦,其言也,则温润而易入。
其在政事也,则明察而详审,不苟于小利以妨大计,
虽当难而能平,遇患而辄通。
及夫临政,则必以民为本,视下如伤,听言如渴,
其治也,则令行禁止,百姓安堵。
其与人交也,则推诚以待之,不矜其得,不伐其功;
其居乡也,则敦厚而好礼,不骄于富而贫于贱,
不侮于贵而卑于贱,不淫于色而乱于声,
其居处也,则晏如也,从容也,雍容而可亲也。
其死也,则天下莫不痛其不幸,而天下后世莫不慕其不朽。
是以四方之士至者,皆欲观公之风采,而冀有所闻焉;
其游燕、赵间者,咸称公之美政,而冀有闻焉。
其为文章也,辞达而已矣,非苟尚华藻以为丽也。
其为书也,必本诸道德而为之节,非苟务浮丽以为美也。
其立事也,必本乎仁义而为之防,非苟务虚说以为高也。
其为吏也,必本乎仁恕而为之度,非苟务刻削以为劲也。
其为政也,必本乎慈惠而为之制,非苟务苛扰以为明也。
是以天下之士,皆曰:“刘公之为官也,可谓仁而不僻矣。
其为政也,可谓宽而不肆矣。”
夫如是者,固足以流芳百世,传名万代矣。
然则刘公之没也,岂特止于是已哉?
虽然,天不遗斯人!天不遗斯人!
这首诗通过对刘公生平的描绘和对其品德、政绩的评价,表达了作者对刘公深深的怀念和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贤能官员的崇高评价和对政治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