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徽州胡推官 旅中遇雪且约同登雨花台三首 其二

传道诗仙折简来,破卷雪屋为君开。
要将好句夸张籍,故放歌谣吏部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在徽州(今安徽黄山市)时所作,共三首。此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在异乡遇到雪景,与友人约定一起登高赏雪的情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读:

一、诗作背景与作者生平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范成大任徽州推官期间。此时他正身处一个陌生的地方,面对陌生的环境,自然会产生一种思乡之情。而雪,作为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常常被人们用来抒发情感。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写下了这首诗。

  • 作者简介:范成大(1126年6月18日—1193年9月8日),字至能,一字幼元,自号山中居士。江南西路嘉兴府吴县人。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宋光宗崇宁四年(1105年)登进士第,累迁起居舍人,知漳州。宋孝宗即位,升参知政事,拜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宋光宗死后,宋礼宗即位,范成大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静江府。宋宁宗立,复为参知政事兼翰林学士。

二、诗词原文及解析

  • 原文节选:天大雪,余在郡逆旅,客欲同登子美亭,余未敢以为期。客竟以夜半去,不待旦而至。雪深三尺许,北风怒号,亭东隅崩压数板。余力疾起,扶杖下走避之,坐亭上者皆失声。

  • 诗句解析
    “天大雪”:描述天气情况。大雪意味着天空降下了大量的雪花,使得整个世界都变得白茫茫的一片。

“余在郡逆旅”:指的是作者当时住在城外的客栈里。逆旅通常指客店或客栈。在这里,作者用“逆旅”表达了自己暂时没有固定的住处,只能在外住宿。

“客欲同登子美亭”:客人想要一起去游览名为子美亭的地方。子美亭可能因其背后的历史典故或者建筑特色而得名。

“余未敢以为期”:作者不敢确定何时可以去游览子美亭。这里的“期”表示约定的时间或计划。作者之所以不敢确定,是因为天气寒冷,且风势猛烈,担心在恶劣天气中外出会危及生命。

“客竟以夜半去,不待旦而至”:客人终于在深夜离开了,而且是在天亮之前到达。这说明虽然天气很冷,但客人还是坚持要来见作者,表现出对朋友的关心和热情。

“雪深三尺许”:形容积雪很深,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这里的“尺许”是一个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意思是说雪深的程度大概有一尺左右。

“北风怒号”:北风呼啸着吹过,声音很大,像是在发怒一样。这样的描写让人感受到风的猛烈与寒冷。

“亭东隅崩压数板”:描述了在子美亭东边的一个角落因为风势太大而倒塌了数块石板。这个细节描绘了恶劣天气对建筑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可能发生危险的担忧。

“余力疾起,扶杖下走避之”:作者由于担心危险,所以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急忙起身扶着拐杖躲避到安全的地方。这里的“力疾”表达了作者行动的艰难和迫切的心情。

“坐亭上者皆失声”:当作者躲到亭子里之后,看到坐在那里等待的朋友都已经惊得说不出话来。这个细节生动地描绘了朋友们对恶劣天气的恐惧和对作者安全的担忧。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范成大在异乡遭遇大雪时与友人之间的情谊以及他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