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四时歌 其一

三湘七泽云连水,短棹意行无远迩。
江花时傍绿蓑飞,水鸟忽从清唱起。
醉后欢呼踏浪儿,鲔可鲙兮粳可炊。
芳草从教天样远,都无闲恨可萋迷。
碧桃几片来何处,试访秦人武陵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渔父四时歌 其一》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歌

“四时”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来象征一年四季,而此诗通过描绘渔父在不同季节中的不同生活场景,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1. 诗歌原文
    三湘七泽云连水,短棹意行无远近。
    江花时傍绿蓑飞,水鸟忽从清唱起。

  2. 诗意解析

  • 三湘七泽与水云连:三湘指的是湖南一带,七泽则指洞庭湖周边地区。这里的描述暗示了渔父活动的地域范围广泛,同时也反映出一种与世无争的隐逸生活态度。水云连用来形容水域和天空相接的景象,给人一种开阔而深远的视觉感受。
  • 短棹意行无远近:短棹意行无远近意味着以短小的船桨划行,无需计较行程的远近。这句话展现了渔父自由自在、随遇而安的心态。
  • 江花时傍绿蓑飞:江花时傍绿蓑飞形象地描绘了春天江边的景致,江花随风飘动,而渔夫披着绿色的蓑衣在水面上划行。这句诗捕捉到了自然界的美好瞬间,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 水鸟忽从清唱起:水鸟从清唱起形容水鸟在清澈的水面上游弋,发出悦耳的叫声。这里不仅描写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也隐喻了渔父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1. 作品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具体年份不详。这一时期的苏轼经历了极大的个人挫折和政治失意,但他并没有沉溺于痛苦之中,而是选择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和对生活态度的追求。

《渔父四时歌 其一》不仅是一首反映渔父生活方式的诗歌,更是苏轼通过诗歌传达的一种人生哲学。它启示人们要像渔父一样,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独立,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简单而美好的瞬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