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臣宋千龄写平园老叟真于松竹之间从以鹿鹤龟求赞

向来结绶事华勋,老去抽簪爱水云。
但得松筠无异药,何妨鸟兽与同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使臣宋千龄写平园老叟真于松竹之间从以鹿鹤龟求赞》是明代文学家唐寅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宋公之孙,名千龄者,为平园别墅主人。公以画擅天下,而能诗。其别墅在西湖孤山之西面,与葛岭、小瀛洲相望。宋有二女,皆工丹青。宋公死久矣,二女犹能绘其像,而传之。余客杭时,二女适同来谒余。因出所画宋公像示之。二女皆惊曰:“此非宋某耶?”余曰:“然。”二女曰:“今公既死,何得复生?且公之为人,亦安在是耶?”余曰:“公虽死,而公之心,独不死者欤?故虽生,犹之死也。”二女子皆默然。

遂命左右具汤沐,且曰:“请先生赋诗一章,俾歌以送公可乎?”余曰:“吾岂辞哉!”于是命笔为诗一章。其词曰:

平园老叟真于松竹间。
自种一树梅花三百年。
松竹不移梅自老,
何人更向雪中看?

诗毕,二女泣下如雨。余乃问曰:“公今何以教儿女子?”答曰:“公昔有画梅一帧,题云:‘岁寒三友。’今此册中画松竹梅花者,即三友也。公又尝言:‘梅、兰、竹、菊,君子四友。’”因出示余。余视之,则墨迹尚新,未尝展玩也。因笑曰:“公今日可谓知夫梅矣!梅、兰、竹、菊四君,固足以供清玩,然未始无媚者也。梅以傲世见称;兰以幽芳见赏;竹以劲节见奇;菊以渊明见重。然此四君者,皆有媚于梅也。梅之爱者,莫如岩桂,以其香异也;梅之贵者,莫如腊梅,以其味辛也。然此二花者,皆生于梅,而梅之媚者,正如此二花也。然则梅之所谓‘三友’者,岂果在三乎?抑亦犹吾辈之所谓‘四友’乎?不然,则吾辈之所谓四友者,又何足贵耶?”

二女曰:“先生之言诚善。然而吾辈所最慕者,不在于此,而在公之生平也。公生于嘉靖丙寅十二月十九日酉时,卒于万历丁亥正月十五日巳时。享年七十有七。公生于浙江绍兴,葬于西湖之灵隐寺。墓门额书‘宋文恪公之墓’五字。墓前植梅花百株,今已三百余年矣。夫人周氏、方氏。夫人皆能画,而尤工于梅,今墓前亦有梅花数百株焉。余客钱塘时,曾为作《梅花图》,今亦藏墓侧。”

余乃取笔为书墓志铭一篇:

字文毅,姓赵氏,浙江绍兴人也。公生于嘉靖丙寅十二月十九日酉时。年二十有九娶王氏,生一子二女,长曰文度,次曰文度,次曰文度。卒年七十有七。配夫人周氏、方氏,并封孺人。葬于西湖灵隐寺之东原。子孙男女,各以字行。公之生平,可概见矣。公生有清声,死有谥,没而有传,其于人道也,固已尽矣。然公之所以不朽者,则以其有文章也。文章所以不朽于后世者,盖其有寄托欤?非公其谁与归?虽然公之文章,固足以不朽矣。使后之人读公之诗文,而思见公之为人,则是公之文章,亦且足以不朽于公也。呜呼!吾不知其果何若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