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懒何人记,当家子最贤。
手书怜我老,肺病为渠痊。
得句烦归雁,倾杯约莫蝉。
尘埃老双鬓,相见定疑年。
郊行怀日新时得书而余病方愈二首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郊行即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于唐元和十二年(817)秋,时作者在长安任左拾遗。当时,白居易与友人王播、张籍、李公佐等一起游嵩山,作诗赋文,吟咏山水,畅叙友情。这首诗即写他们游嵩山时的所见所感。
原文如下:
郊行即事
郊行即事
郊原晓翠湿行袍,
野旷天低远树高。
走马欲穷荒古木,
鸣鸡先报早寒号。
夕阳依旧攀归路,
新月如丝到草堂。
君问归期未有期,
余将白首无穷尽,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第一联“郊原晓翠湿行袍”描绘了诗人早晨在野外行走时,被周围的绿意所染,衣裳都沾上了露水的情景。这一句中,“郊原晓翠”形容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而“湿行袍”则形象地展现了诗人行走中的劳累和困顿。第二联“野旷天低远树高”则进一步扩展了这幅画面,通过对比天空的高远与树木的矮小,表现了自然界的宏伟与壮阔。第三联“走马欲穷荒古木”则是诗人想象自己骑马穿行在荒古的树林中,既表达了他的冒险精神,也透露出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第四联“鸣鸡先报早寒号”则描绘了清晨时分鸡鸣声中感受到的冷意,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即将到来的寒冷天气的思考。第五联“夕阳依旧攀归路”则是对前面景象的一种呼应,夕阳下的归途显得格外温暖,而第六联“新月如丝到草堂”则描绘了夜晚月亮升起的场景,月光如丝般柔和,为诗人的归途增添了几分静谧与安宁。最后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余将白首无穷尽”是全诗的总结与升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来归期的无奈与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于人生的豁达与超然。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时光流逝以及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