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送友人李季允归蜀三首并寄所怀 其二

保终无智力,丽泽慨重湖。
白水当门户,清秋送舳舻。
他山藏实录,稚子狎长途。
自古多零落,空悲永夜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追送友人李季允归蜀三首并寄所怀 其二》是唐代诗人周南的作品。此诗通过描写友人李季允的归途,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厚友情的珍惜和对友人未来道路的祝福。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周南是唐朝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文人的个人情感。周南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擅长在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之间寻找到和谐共处的状态,使得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
  2. 原文内容:从《追送友人李季允归蜀三首并寄所怀·其二》中可见,周南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友人即将离开的场景、季节的特点以及旅途中的景致都被细腻地勾勒出来。特别是“仲子何时到,三吴说鬓斑。”一句,表达了对友人归乡后变化的关注和对友情的珍惜。
  3. 主题思想:《追送友人李季允归蜀三首并寄所怀 其二》的主题围绕着对朋友的关怀与祝愿。通过描绘旅途的艰辛与美好,诗人传达了一种对友人未来充满希望的情感,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情。
  4. 艺术手法:此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富含情感。通过对旅途中景色的描绘,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通过了解《追送友人李季允归蜀三首并寄所怀 其二》的创作背景、诗人信息以及作品的艺术特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