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太守送神归而有感

泌水洋洋可乐饥,强寻囊粟止儿啼。
自怜蠹简为儒误,也逐鸣笳到佛祠。
文字不堪供吏役,姓名渐喜少人知。
一廛未办归耕计,坐看槐堂绿荫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随太守送神归而有感》是南北朝时期诗人周南的作品,全文如下:

泌水洋洋可乐饥,强寻囊粟止儿啼。  
自怜蠹简为儒误,也逐鸣笳到佛祠。  
文字不堪供吏役,姓名渐喜少人知。  
一廛未办归耕计,坐看槐堂绿荫移。  
太平州陈大监挽章 「老去无成久索居,尚能林下听除书。」  

这首诗通过对随太守送神归的场景和内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厌倦,以及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中“泌水洋洋可乐饥”描写了作者在官途上因生计所迫,不得不寻找囊粟来满足孩子的生活需求;“自怜蠹简为儒误,也逐鸣笳到佛祠”则反映了作者因儒学而误入官场,最终不得不跟随鸣笳之声而去佛寺求得解脱的心境;“文字不堪供吏役,姓名渐喜少人知”则揭示了作者因文字不足以支撑官场生涯,而逐渐被遗忘的命运;“一廛未办归耕计,坐看槐堂绿荫移”则表达了作者想要归隐田园的愿望,但尚未实现,只能静待时光流转,看着槐树渐渐长出新绿。最后,“太平州陈大监挽章 「老去无成久索居,尚能林下听除书。」”则是对陈大监的哀悼,以及对自己未能实现归隐梦想的遗憾。

《随太守送神归而有感》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感慨,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田园生活的渴望。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