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有菊

此花每岁须霜后,素节今年置闰深。
流转风光须好在,只愁人老鬓毛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有菊》——陶渊明的诗篇

王勃,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骈文见长,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其代表作品。然而,在我心中,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另一首五律《九日重阳节》。

唐高宗上元三年(公元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这一年写下了这首《九日闲居》,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重阳节赏菊无酒的境况,抒发了诗人惆怅感伤之情。

开头部分,诗中写出了自然给人间带来的温馨,接着写了重阳节的美好气候和物候;下面点出酒与菊,有菊而无酒,依然是以诗赋深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九日闲居时的深沉思绪和对往事的怀念。

在《九日》这首诗中,王勃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菊花盛开,门庭若市。他似乎在期待有人来访,但最终却无人送来美酒。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杜甫和陶渊明的故事。杜甫曾为官,后因得罪权贵而被迫离开长安,晚年归隐田园。而陶渊明则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淡泊名利、热爱自然的生活方式受到后世推崇。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这两位文人的尊敬和向往,也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自然景物的深情。尽管他没有成为像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但他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和表达情感的方式同样令人敬佩。

《九日闲居》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美和人生感慨的诗歌,也是王勃对生活态度的一种体现。即使生活中没有酒,即使没有人来访,诗人也能在菊花盛开的季节中找到心灵的慰藉。这种豁达的生活态度,让我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不仅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也深深地体会到了一种生活的哲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