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国何年寺,萧条野渡边。
僧驱田雀倦,神抱海犀眠。
细网垂秋屋,残灯泊暝船。
数家枯柳下,犹有旧人烟。
马要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马要寺》是宋代诗人周弼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与人文情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文学作品:
诗人背景:《马要寺》的作者周弼,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为宋代汶阳人(今山东曲阜)。他是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曾在江夏任职,游历江湖间四十年,声名远扬。周弼工于画墨竹,有《端平集》传世。
诗歌原文:
水国何年寺,萧条野渡边。
僧驱田雀倦,神抱海犀眠。
细网垂秋屋,残灯泊暝船。
数家枯柳下,犹有旧人烟。诗词赏析:《马要寺》作为一篇五言律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一座古寺在荒郊野渡的静谧景象。首句“水国何年寺”带出历史沧桑之感,次句“萧条野渡边”则勾勒出一幅荒凉的野渡图景。随后的诗句如“僧驱田雀倦,神抱海犀眠”,以动物和自然景物的互动,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尾联“数家枯柳下,犹有旧人烟”则给人以岁月留痕、人事变迁的感觉。整首诗虽无华丽辞藻,却以质朴的语言展现了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
艺术特点:《马要寺》在艺术上的特点在于其简练明快的风格以及深刻的意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摹,诗人巧妙地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此外,诗中的一些象征意义,如“神抱海犀眠”,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和运用。
《马要寺》不仅是宋代文人周弼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更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值得深入研究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