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寺

十载他乡别,春归逐浪层。
晚晴沙市鼓,夜雨石桥灯。
帆仄摧乾苇,衣寒脆薄缯。
旧时来往寺,惆怅不逢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千金寺》是一首由宋代诗人周弼创作的五言律诗,表达了对历史寺庙的回忆和对过往僧人的怀念之情。这首诗作不仅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的深刻记忆,也揭示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及宗教信仰的变迁。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品原文
  • 《千金寺》原文如下:
    十载他乡别,春归逐浪层。晚晴沙市鼓,夜雨石桥灯。
    帆仄摧乾苇,衣寒脆薄缯。旧时来往寺,惆怅不逢僧。
  • 诗歌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如“晚晴沙市鼓”,“夜雨石桥灯”,以及“帆仄摧乾苇”,“衣寒脆薄缯”,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美丽的画面感。
  1. 创作背景
  • 《千金寺》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元朝时期。据传,该寺始建时间为元至元年(1271-1294年),最初为男僧居住。后来,南阳知府卢金的女儿出家于此寺,成为了一名尼姑,使寺庙从男寺改为女寺。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寺庙毁于战乱,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重修,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又进行了修复和修葺。
  • 经过多次的历史变迁,《千金寺》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历史和文化的象征。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座寺庙承载了太多的悲欢离合与沧桑变迁。
  1. 艺术特色
  • 《千金寺》的艺术风格独特,采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每一句都精心打磨,形成了一种和谐而优美的韵律。诗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情感以及对往昔岁月的回忆。
  • 这首诗的结构严谨,语言精炼,每个字、每句话都充满了深意。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诗人成功地表达了内心的感慨和对过去岁月的缅怀。

《千金寺》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学价值的诗歌作品,更是一部见证了历史变迁和社会文化的珍贵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能够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还能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