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章寺前小楼

客怀依古寺,曲水茂林边。
俯听涧鸣石,静看山出烟。
傍花清晚漱,对竹冷春眠。
深羡溪僧乐,幽居动岁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天章寺前小楼》是一首由宋代诗人周弼所作,描写了诗人在古寺附近的所见所感。下面是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1. 作者简介
  • 周弼(生卒年不详),字伯,汶阳人,周文璞之子,嘉定进士。曾为江夏令,宦游吴、楚、江、汉之间四十年,声名远扬。工画以墨竹见长。
  1. 诗歌原文
    客怀依古寺,曲水茂林边。
    俯听涧鸣石,静看山出烟。
    傍花清晚漱,对竹冷春眠。
    深羡溪僧乐,幽居动岁年。

  2. 诗歌内容解析

  • 客怀依古寺:诗人因为怀念家乡或故友来到这座古寺。
  • 曲水茂林边:描绘了古寺周围的自然美景,曲水流觞,林木茂盛。
  • 俯听涧鸣石:诗人俯身倾听涧水击打石头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声音。
  • 静看山出烟:诗人静静地看着山上的雾气升腾,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傍花清晚漱:在花香中,诗人在傍晚时分用泉水漱口,享受自然的清新。
  • 对竹冷春眠:诗人对着竹子睡觉,感受到春天的寒冷和竹子的凉爽。
  • 深羡溪僧乐:对生活在寺庙中的僧人表示羡慕,他们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 幽居动岁年:居住在这样的地方,能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和生活的宁静。
  1. 诗歌风格特点
  • 意境深远: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
  • 语言简练:诗中使用了简洁的语言,却能够生动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体验。
  • 情感真挚:诗人的感情真挚而深沉,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1.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诗人通过对山水、树木、花鸟等自然元素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
  • 节奏把握:诗歌的节奏明快,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韵律和意义。
  • 象征手法:通过自然元素的象征意义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1. 历史背景影响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在周弼游览天章寺时,他感受到了自然的美景和内心的平静。这种心境可能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如宋代的政治动荡和个人遭遇等。

可以看出《天章寺前小楼》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进一步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深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