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晚望

春江分影送残阳,浅薄东风飏晚香。
燕子已归寒未去,柳蛾酣雨弄青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吴山晚望》是元代诗人杨载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元代诗人杨载的艺术成就,同时也展现了当时社会风貌与作者的情感世界。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吴山晚望》:

  1. 作者简介
  • 杨载,元代杭州人,字仲弘。早年丧父,博览群书,后以文名,曾入翰林编修。尽管未仕至高位,但其诗作却颇有影响。
  1. 诗歌原文
  • 山椒翚构四垂宽,上相旌旗会览观。傍近江湖天广大,上连星斗地清寒。龙宫永锁函书閟,凤岭重嗟苑树残。此际独无云蔽日,正宜翘首望长安。
  1. 诗歌鉴赏
  • 《吴山晚望》一诗中,杨载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吴山的壮丽景象和深邃情感。诗中“上相旌旗会览观”表现了诗人对国家政治的关注;而“傍近江湖天广大”则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对自由天地的向往。
  • 诗中的“此际独无云蔽日”展现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作者超然物外、独立高远的精神追求。
  1. 艺术特色
  • 杨载在诗作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深度。
  • 语言精炼,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 结构严谨,起承转合分明,每个段落都紧密联系,形成完整的画面和意境。
  1. 历史背景
  • 杨载生活在元朝初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转型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的心境和创作风格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 作为元代的文人,杨载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社会风貌。《吴山晚望》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1. 文学价值
  • 《吴山晚望》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元代文人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
  • 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元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以及他们对时代的反应和批判。
  • 作为文学作品,它展示了元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艺术成就,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吴山晚望》不仅仅是一首诗词作品,更是元代文人精神世界的体现和历史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感受到杨载的艺术才华,还能更深入地理解元代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