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垂虹亭二首 其一

水国生涯一钓轮,荻芽鲈鲙四时新。
安知白首沧洲客,不是三高行辈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垂虹亭二首》是宋代文学家张元干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垂虹桥的壮丽景色与诗人对国家兴亡、时局动荡的深切感慨。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介绍:

  1. 诗歌原文
    一别三吴地,重来二十年。
    疮痍兵火后,花石稻粱先。
    山暗松江雨,波吞震泽天。
    扁舟莫浪发,蛟鳄正垂涎。

  2. 诗歌赏析

  • 第一句:“一别三吴地,重来二十年。”表达了诗人自离开三吴之地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再次回到这片充满回忆的地方。这里的“三吴”指的是现在的江苏、浙江一带,是张元干曾经生活和游历过的地方。
  • 第二句:“疮痍兵火后,花石稻粱先。”描写了战争给这片土地带来的创伤和损失,以及战后恢复的景象。这句中“疮痍”指战争带来的破坏,“花石稻粱”则暗示了战后经济的复苏。
  • 第三句:“山暗松江雨,波吞震泽天。”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这里的“松江”和“震泽”都是长江下游的重要湖泊,它们的水文状况直接关系到当地人民的生计。
  • 第四句:“扁舟莫浪发,蛟鳄正垂涎。”警告那些贪图利益的人,不要轻举妄动。这里的“蛟鳄”指的是水中的鳄鱼和其他鱼类,它们在水边活动,象征着危险和诱惑。
  1. 作者简介
  •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张元干是南宋初期著名的词人,与张孝祥并称“词坛双璧”。他的词作以其豪放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著称,尤其是在反对腐败和主张抗战方面表现出坚定的立场。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春天,当时金兵大举南侵,高宗从扬州渡江逃难,江北大部分地区失守。到秋天局势稍安,张元干从故乡重来吴中,过吴江垂虹桥时,感慨时事,作下这首《登垂虹亭二首》。
  1. 作品影响
  • 张元干的这首《登垂虹亭二首》,以其深沉的历史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和抱负,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历史沧桑和人民的痛苦。

《登垂虹亭二首》不仅是张元干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变迁,以及文人墨客在动荡时期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