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三首 其二

野梅发崇冈,寒日惨不舒。
单车骋长道,怅怅无安居。
梦寐日以劳,晤语日以疏。
边城足飞雁,因寄江南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别三首·其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这首诗着重表达了与一位歌女的筵席上难分难舍的情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人简介
  • 杜牧生平: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长安人,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他出生于官宦之家,自幼聪明过人,擅长文辞。唐武宗会昌二年进士及第,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等职。后入为淮南节度使牛李党系的重要成员。长庆三年(823年)任司勋员外郎,次年任中书舍人。大和二年(828年)去世,获赠尚书右仆射。
  • 诗歌成就:杜牧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诗风清丽雄健,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他的诗篇广泛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民生等多个领域,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如《泊秦淮》《过华清宫绝句》等,都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
  1. 诗歌原文
  • 全文:《赠别三首·其二》
    故国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高阁,纵览江浮,拜月亭前花未飞。
  1. 诗句解释
  • “故国江山”:此句表明诗人所怀念的是故乡的山河,表达一种故土难离的情感。
  •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仲谋是东吴的一位著名将领,此处借指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
  •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舞榭歌台原本是古代歌舞升平的象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地方已经被风雨侵蚀,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
  •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这句描绘了夕阳下荒凉的景象,寻常巷陌则给人一种平凡的生活氛围,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繁华景象的回忆。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封狼居胥则是古代的一种征战行为,意指在边塞建立功勋。这里可能暗含着对历史英雄功成身退的感慨。
  • “四十三年”至“佛狸祠下”:这部分描述了诗人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感受,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变迁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
  • “凭高阁”至“花未飞”:诗人登上高楼,俯瞰江水波光粼粼,看到月亮下的花尚未盛开,这里的“花未飞”既指自然景观,也隐含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

《赠别三首·其二》不仅是一首描写离别情感的七言绝句,更是一部充满历史感和哲思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长诗的阅读和理解,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诗人杜牧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