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烟千嶂远,风月四时新。
笠泽昔鲁望,镜明今季真。
何时脱尘绊,来此寄垂纶。
一艇苇间宿,寒光长是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云烟千嶂远,风月四时新。
笠泽昔鲁望,镜明今季真。
何时脱尘绊,来此寄垂纶。
一艇苇间宿,寒光长是邻。
《题三塔寺寒光亭》是北宋文人苏轼(苏东坡)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094年(宋哲宗元祐九年),是其与友人张于湖、吴毅夫同游三塔寺时所作。此诗描写了作者游览古迹三塔寺时的感受,并抒发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三塔寺寒光亭”是这首诗的题目,其中“寒光亭”指的是三塔寺内的一座亭子,因周围环境寒冷而显得更加明亮。苏轼在这里用“寒光亭”来表达他对寺庙环境的清幽和自己的心境感受。
诗中苏轼通过描绘三塔寺内的景象以及自己游览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情怀。他写道:“寒光亭上望孤鸿,云海茫茫一色通。山色空蒙雨亦奇,烟村四五家。”这几句诗描绘了他在三塔寺寒光亭上的所见,即孤鸿在云海之上飞翔,山色被雾气笼罩,给人一种空灵而又神秘的感觉。
最后两句,“我行徐行独徘徊,心随物外天为台”,则进一步表达了他对于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他认为人的心境应该如天一样宽广,能够容纳万物,不被外界事物所影响。
《题三塔寺寒光亭》是一首表现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以及对人生哲理思考的诗歌,反映了他豁达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