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芙蓉有感

芙蓉城边观芙蓉,开时淡白蔫深红。
新晴着人过于酒,聊与老面回春风。
少年白面岂长好,花落花开不知老。
老来会有少年时,对酒不饮将何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观芙蓉有感》是南宋诗人岳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该文学作品的相关信息:

  1. 作者介绍:岳珂,字肃之,号亦山,南宋文学家、史学家、金石学家,世称杜陵先生。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位在史学和金石学方面有着深厚造诣的学者。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芙蓉城边观赏芙蓉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易老、青春难再的感慨。

  2.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芙蓉城边观芙蓉,开时淡白荐深红。新晴著人过於酒,聊与老面回春风。少年白面岂长好,花落花开自有时。
  • 翻译:在芙蓉城边观赏着盛开的芙蓉,它的颜色由淡白转为深红。晴朗的新天气让人仿佛饮酒过多,只希望能像春风一样吹散心中的忧愁。青春年少时的美丽岂能长久?花朵无论经历多少季节更替都自有其生长和凋零的规律。
  1. 诗歌鉴赏
  •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而富有层次的语言以及深刻的哲理思考。通过精细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诗人成功地捕捉了芙蓉花的美丽,并通过对其生命周期的感慨,传达了关于人生无常和美好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
  • 情感表达:诗歌中的“少年白面岂长好”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年轻时的美好形象,也反映了他对青春易逝的无奈感慨。同时,“花落花开自有时”这句更是点明了自然界中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周期,包括生命的盛衰更迭。
  1. 创作背景
  • 历史背景:南宋时期,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岳珂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对于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思。在芙蓉城边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 地理环境:芙蓉城的地理位置为芙蓉花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这也是诗人选择在此地观赏芙蓉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这样的自然环境作为背景,进一步强调了诗中所要传达的情感和哲理。
  1. 思想价值
  • 哲学思考:诗歌通过芙蓉花的生长和凋谢,反映了自然界的循环和生命的无常性。这种哲学思考不仅是对于个体生命的一种感慨,也是对于整个宇宙和生命秩序的一种探索和理解。
  • 文化传承:在中国文化中,诗歌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岳珂的《观芙蓉有感》不仅是他的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他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和传承。

《观芙蓉有感》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它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和情感表达。通过对这首作品的介绍,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南宋时期的文化背景和诗歌艺术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