旴江道中

翠烟浓处著啼鹃,唤得韶光上柳绵。
父老已知农事急,一蓑烟雨辨秧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旴江道中》是宋代诗人易士达所作的诗词,描述了江南水乡的田园风光和农事活动。《旴江道中》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和当地人民的勤劳生活。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诗歌原文
    翠烟浓处着啼鹃,唤得韶光上柳绵。
    父老已知农事急,一蓑烟雨辨秧田。

  2. 诗歌赏析

  • 意象生动:《旴江道中》中的“翠烟”、“啼鹃”与“柳绵”等自然景物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感受到其独特的宁静与和谐。
  •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农事活动的描写,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深深敬意和同情。诗中的“父老”形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的重视和农民的社会地位。
  • 语言简洁: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修饰和赘述,使得诗歌更加贴近生活,易于理解。
  • 意境深远:通过描写农田、农事和乡村生活,诗人传达了一种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平凡生活的珍视。这种意境的表达,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层的内涵和价值。
  1. 诗歌背景
  • 历史背景: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许多文人墨客都有丰富的创作经验。易士达作为宋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 地域特色:江南水乡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重要题材,易士达在这首诗中对江南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该地区独特的魅力。
  • 社会背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易士达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旴江道中》不仅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美景的诗词,更是一幅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的画卷。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宋代社会的风俗人情以及文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劳动人民的尊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