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显学挽词二首 其二

忆向沙头别,谁知地下游。
祠堂只如旧,庭竹自生秋。
回首山埋玉,伤心月满楼。
慎江日夜去,中有泪俱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程显学挽词二首·其二》是一首宋代诗人林季仲创作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和怀念之情。下面是对该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
  • 林季仲,字元叔,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题,语言简练,富有哲理。
  1. 诗歌原文
    忆向沙头别,谁知地下游。祠堂只如旧,庭竹自生秋。
    回首山埋玉,伤心月满楼。慎江日夜去,中有泪俱流。

  2. 诗意解析

  • 忆向沙头别:回忆起在沙头告别的情景,表达对过去离别时刻的回忆与感慨。
  • 谁知地下游:感叹时间流转,世事无常,表达了对逝去亲人未来的担忧和对现实的无奈。
  • 祠堂只如旧:祠堂依然保持原样,但已不再有往日的热闹与喧嚣,暗示着岁月的变迁和亲人离世带来的空虚感。
  • 庭竹自生秋:庭中的竹子已经长得茂盛,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的规律,同时也反映出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痕迹。
  • 回首山埋玉:回想起曾经的山川美景,如今却只能看到山中埋葬的玉石,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 伤心月满楼:看到满月时,心中充满了悲伤,可能是因为思念而感到心痛。
  • 慎江日夜去:慎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淌,象征着时间的无情和生活的艰辛。
  • 中有泪俱流:在这悲伤的时刻,诗人的眼泪与江水一同流淌,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和无法言说的悲伤。
  1. 艺术手法
  • 对比手法:通过对比昔日的欢聚与今日的孤单、繁华与衰败等景象,加深了对逝者离去后的空虚感的描绘。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许多意象,如“祠堂”、“庭竹”、“山”、“月”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情感表达
  • 悼念之情:全诗充满了对逝去亲人的悼念之情,通过对过去的回顾与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
  • 怀旧之情: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思念。
  • 孤独之感:诗中的“回首山埋玉”和“伤心月满楼”,都流露出诗人面对亲人离去时的孤独和无助。
  1. 文化背景
  • 这首诗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某些文化特征,包括人们对逝者的尊重、对家族传统的维护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程显学挽词二首·其二》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诗歌,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和怀念之情。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真实记录,也是对生命、时间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