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薛吏部 其二

白鹿春城下,黄牛古垄头。
年年唤兄弟,两两酹松楸。
今日逢寒食,哀君返故丘。
荣怀多少恨,不逐晚云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薛吏部 其二》是宋代诗人林季仲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春天的白鹿和黄牛作为背景的描写,勾勒出了一个古老的坟地边,寒食节时诗人与兄弟们祭奠亡者的场景。

“白鹿春城下”一句,以春天的白鹿为画面,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色。这里的白鹿仿佛成为了春天的象征,给人以温暖和生机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然。“黄牛古垄头”,则通过黄牛的形象,勾画出了一幅古老而沧桑的坟墓画面,黄牛在古垄头悠闲地吃草,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时间的流逝。这种景象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之美,也暗含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年年唤兄弟,两两酹松楸”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兄弟们每年在寒食节时的祭奠之情。他们呼唤着逝去的兄弟,手持酒壶酹拜于墓前的松柏之下,以此表达对亡者的哀悼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里不仅展示了古代人对于死亡的态度和对待亡者的庄重,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和互助精神。

“今日逢寒食,哀君返故丘”这两句,则揭示了寒食节的意义。寒食节是纪念先人的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扫墓、祭祀,以此来怀念逝者,传承家族的记忆和文化。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亡者的哀思和对传统的尊重。

“荣怀多少恨,不逐晚云收”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愤和无奈。他的心中充满了对亡者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但又无力去改变这一切,只能将这些情感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在面对现实困境时,仍然保持着一种坚韧和执着的精神。

《哭薛吏部 其二》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次情感的宣泄和历史的回望。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对人物情感的刻画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邃内涵。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文化和社会背景的窗口,使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宋代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哭薛吏部 其二》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歌,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对人物情感的刻画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邃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欣赏到优美的诗词艺术,还能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