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友人为僧

身披云衲瘦伶俜,一刺新添得寺名。
餐供未便趺足坐,诵经犹作读书声。
禅窗欲晚闻钟掩,吟履逢秋踏叶行。
应是千生修得到,几人头白尚无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喜友人为僧》是宋代诗人林尚仁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对这首诗的内容、背景和意义进行详细解析:

  1. 原文展示
    身披云衲瘦伶俜,一刺新添得寺名。
    餐供未便趺足坐,诵经犹作读书声。
    禅窗欲晚闻钟掩,吟履逢秋踏叶行。
    应是千生修得到,几人头白尚无成。

  2. 内容解析

  • 身体与修行:诗中“身披云衲瘦伶俜”描绘了僧人朴素而清瘦的形象,以及他的简朴生活状态。”一刺新添得寺名”则表达了他在新的寺院中获得的尊号,象征着他新的身份和开始的新旅程。
  • 饮食与修炼:“餐供未便趺足坐,诵经犹作读书声。”展现了僧人在食宿和修行中的自律与专注,即便是简单的斋饭也不放弃诵读经文的机会,反映出其深厚的佛学修养和精神追求。
  • 日常生活:“禅窗欲晚闻钟掩,吟履逢秋踏叶行。”描述了僧人在黄昏时分闭门诵经,秋天时则在落叶中漫步的情景,这些细节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宗教生活画面。
  • 人生感慨:”应是千生修得到,几人头白尚无成。”最后两句透露出作者对人生无常和修行成果的感慨,暗示了人生的艰难和修行之路的艰辛。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可能是在林尚仁离开尘世后所作,反映了他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修行生活的深刻体会。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越世俗纷扰的平和与超然。
  1. 赏析意义
  • 此诗不仅展示了佛教僧侣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它提醒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以及对佛法修行的坚持和执着。

《喜友人为僧》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佛教修行生活理解及感悟的诗歌,通过对僧人日常生活和修行过程的描述,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和修行的看法。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佛教和修行的独特视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