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入江阴集句

疏疏芦苇旧江天,何处风光最可怜。
一带楼台擎晓月,万株杨柳拂晴烟。
身闲暂觉尘埃远,道在宁忧雨露偏。
三顷湖田秋更熟,浊醪粗饭任吾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林震的《舟入江阴集句》是一首赞美江阴如画景色的诗歌。下面将详细介绍《舟入江阴集句》的创作背景、内容与艺术特色: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舟入江阴集句》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林震。林震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造诣,尤其擅长于集句诗的创作。
  • 作品来源:此作可能来源于林震辞官回籍时路过江阴的经历,他看到江阴绚丽的风光后,有感而发,选取七位古人中脍炙人口的诗句集成一首律诗。这种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不仅是个人的感悟,也折射出宋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1. 内容详解
  • 首联:“疏疏芦苇旧江天,何处风光最可怜。”开篇即以疏疏芦苇描绘了江天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江阴风光的赞美之情。这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强调了江阴风光的独特之处。
  • 颔联:“一带楼台擎晓月,万株杨柳拂晴烟。”此联通过“楼台”和“杨柳”两个元素,形象地展现了江阴早晨的美丽景致。楼台与杨柳相互映衬,共同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 颈联:“身闲暂觉尘埃远,道在宁忧雨露偏。”诗人在此处表达了自己虽身处尘世,但心境超然物外,找到了精神上的慰藉。这里的“道”指的是人生的道理或者追求,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真理的人生态度。
  • 尾联:“三顷湖田秋更熟,浊醪粗饭任吾年。”尾联反映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丰收的喜悦之情。这句诗通过“三顷湖田”展示了诗人田园生活的惬意,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喜爱和满足感。
  1. 艺术特色
  • 集句技巧:林震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集句的技巧,选取了七位古人的诗句,并进行了巧妙的融合。这种技巧不仅显示了诗人广博的学识,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意象生动:诗人在描写江阴风光时,使用了“疏疏芦苇”、“楼台”、“杨柳”、“晴烟”等生动的意象,使整个画面显得鲜活而富有层次感。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性,也加深了读者对场景的感受。
  • 情感真挚:诗人的情感表达真挚而深刻,无论是对江阴风光的赞美,还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都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这种情感的真挚性也是诗歌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林震的《舟入江阴集句》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阴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首作品也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