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峰行乐 却望北山因而成咏

拂石玩林壑,旷然空色秋。
归云带层巘,疏苇际沧洲。
固自堪长往,何为难久留。
庶将濠上想,聊作剡中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峰行乐 却望北山因而成咏”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它收录于《六一诗话》和《欧阳文忠公文集》。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中峰高耸,下临无地,而风月常满焉。游人望之,如欲凌虚翔举,遂有凌云意兴。

此中真境,非复尘世所可到也。因念古人有言:“人生不得做近公者。”余尝以谓:

“得为公之左右,则已为公之幸;若得与公周旋于其下,则幸矣!

何者?夫公之心,如太虚;其志,如长夜。虽日月星辰,亦将俯首敛光;况尘埃间乎!

今游其中而不能知其奥趣,反以观其标表而已,则失矣。故吾辈当思致君尧舜之道,斯可谓之近公者也。

公之门未尝轻开。惟其道足以尊,而人不足尚也。是以自汉唐以来,能造其堂,见其门者,盖无几也。

嗟乎!其可得而窥者,盖亦无几也。吾所以神往而不可见也。

欧阳修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中峰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登高望远、欣赏自然美景的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古人崇高道德品质的崇敬之情。他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像孔子这样的大儒,能够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这种追求高尚品德和精神境界的思想,体现了古代文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