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天竺慈云大师

林表飞来色,犹怜久卜邻。
沿洄一水路,梦想五天人。
谢绝空园草,沉冥满几尘。
暮云如有得,宁谢寄声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天竺慈云大师》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该作品及其作者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林逋(968—1028年),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孤力学,恬淡好古。初游江淮间,后归隐杭州西湖孤山,赏梅养鹤,经身不仕,也不婚娶,自称“梅妻鹤子”。天圣六年卒,赐谥和靖先生。其诗歌风格淡远,有诗集《林和靖诗集》四卷,《补遗》一卷。

  2. 诗句原文及赏析

  • 首句“林表飞来色,犹怜久卜邻”:“林表飞来色”以自然景象起笔,暗示禅意的超然与静谧;“犹怜久卜邻”表达了诗人对大师长久以来的亲近与敬仰。
  • “沿洄一水路,梦想五天人”:此句描绘了诗人与慈云大师之间的心灵相通,以及他们在精神上的交流与共鸣。
  • “谢绝空园草,沉冥满几尘”:“谢绝空园草”意味着诗人远离尘世纷扰,专注于内心的修炼与宁静;“沉冥满几尘”则展现了诗人在精神世界中的充实与满足。
  • “暮云如有得,宁谢寄声频”:这句表达了诗人在禅宗领悟中的顿悟,以及对大师教诲的感激之情。
  1. 作品影响与评价:《和天竺慈云大师》不仅是林逋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难得的禅宗题材佳作。它以其深邃的内涵、优美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与推崇。

林逋的《和天竺慈云大师》不仅是对其个人生活的写照,更是其精神追求和哲学思考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化与禅宗思想的魅力,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心灵的慰藉。

相关推荐